当前位置:二品小说网 >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>第454章 饥民图(2/2)

第454章 饥民图(2/2)

泥土尘沙污垢裹挟着葡萄牙人,看起来就像是半夜从古堡墓园中爬出来的吸血鬼。谷巿

“吾皇万岁万岁!”

弗朗西斯科跪倒在地,脚上镣铐发出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,听起来更像是催命咒。温知县从典吏手中接过钥匙,弯腰给犯人解开。

“朕这次来招远,”

刘招孙挥了挥手,温知县和东方祝立即往后退几步,远远站着朝这边张望,皇帝盯着大祭司的眼睛,一字一句道:

“这次来招远,便是为了来看看你。”

弗朗西斯科浑浊的眼神顿时变得明亮,他跪下来要给皇帝磕头谢恩。

“起来吧。”

刘招孙大手一挥,继续对他的大祭司道:“大主教那套已经过时了,朕现在想要的东西,你知道吗?”

弗朗西斯科骚了骚脏兮兮的头发,思考片刻后才道:“陛下是要全世界所有人都称赞陛下,歌颂陛下,将您看做是凯撒那样的人物。”

武定皇帝笑着摇摇头。

“看来这两个月,你也没学到真正的道理,若非用人之际,朕会继续关着你。”

弗朗西斯科惊出一身冷汗,刘招孙也不和他废话,直接了当道:

“朕现在想要的是,不是百姓对朕的称颂,也不是百姓对朕的诋毁,朕想要的,是没有任何声音,没有任何议论,没有一人敢胡乱说话,朕需要更稳固的统治。”

佛朗西斯科听了这种神奇理论,不仅没有觉得匪夷所思,反而露出钦佩之色。

“皇帝陛下英明睿智,臣等一定认真去做,臣会和章营官合作,严密监视天下百姓,监视那些刁民,不让他们发声,以完成陛下的宏愿,大齐子民不可妄论吾皇,妄议国事,违反者,就把他们流放至澳洲。”

武定皇帝脸上终于露出孺子可教的表情。

“好好好,你这便是悟了,朕不需要百姓说好或是坏,朕需要他们不说话。”

~~~~

正月初八日,武定皇帝离开招远,马不停蹄前往郓城赈灾。

郓城地处山东西南、黄河下游,也是《水浒传》宋江老家,此地可谓多灾多难。

万历时期黄淮水患对郓城的威胁增大,潘季驯三次主持治河,采取“刷黄济运”的举措,筑堤束水攻沙,冲刷淤泥,保证水道通畅。

去年整个夏天,郓城都没怎么下雨,田谷旱伤旱死,好不容易到了秋天,暴雨连绵,黄河决口,淹死庄稼大半,接着是鼠疫和蝗灾·······

这么折腾下来,郓城全县二十多万百姓,最后活着的就剩十二万不到。

出了县城到处都在吃人肉。

乱世之下,堂堂山东孔孟之乡沦为屠宰场,列举两例,以供读者诸君参考:

自古饥年,止闻道馑相望与易子而食、析骸而暴耳。今屠割活人以供朝夕,父子不问矣,夫妇不问矣,兄弟不问矣。剖腹侧心,支解作脍,且以人心味为美,小儿味尤为美。甚有鬻人肉于市,每斤价钱六文者;有腌人肉于家,以备不时之需者;有割人头用火烧熟而咬吸其脑者;有饿方倒而众刀撥割立尽者;亦有割肉将尽而眼瞭瞪视人者。间有为人所诃禁,辄应曰:我不食人,人将食我愚民恬不为怪,有司法无所施。枭獍在途,天地昼晦。(注释1)

还有一则这样的故事:

一位外地客商途经郓城菜市场,忽然有女人啼哭声把他吸引到一个简陋的棚子前。一个女人被赤·身1**地绑在案板上,屠户正帮她冲凉,刷洗身子,准备屠宰。女人吓得浑身战栗,泣不成声。客商动了恻隐之心,当即叫屠户停手,掏出银两为给她赎身。然而就在他为女人解开绑绳,扶下案台,穿上衣服的时候,不知有心还是无意,客商的手碰到了女人的前面。

女人正颜厉色道:“大人救命之恩,我就算为您当一辈子下人,也不后悔。但我只做奴婢,不做妾。我就是不肯嫁二夫,才被卖到这儿,请你不要轻薄我!”

“我不卖了,你还是把我杀了吧!”

说完,自己把衣服脱了,依旧躺在案板上。

客商一时无语,屠户见女子这么刚烈,恨得牙根痒痒,手起刀落······(注释2)

~~~~~

无论如何,大齐皇帝的到来让嗷嗷待哺的郓城灾民看到了希望。

皇帝下诏,蠲免郓城三年赋税,并调拨临近州县储备的粮食来救助还没饿死的百姓。

同时,勒令郓城周边的寺庙、道观捐献粮食,要求寺院僧人道观道士取出大锅,在街头施粥赈济。

为平息民愤,武定皇帝还照抄曹孟德,也让章东找来郓城前任户房、典吏,兵房、弓兵、祗候、禁子、快手等二十八人,将他们当做替死鬼,当众宣布这群胥吏贪污渎职,侵吞了几万石粮食,所以现在郓城粮仓空空如也,连老鼠都没有。这些人平日鱼肉乡里,今天皇帝只是让他们换了个罪名去死。

武定二年正月十二日,郓城城西,巍峨古朴的观音塔(注释3)前人声鼎沸。

在郓城百姓声嘶力竭的咒骂声中,二十八人被押上刑场,随着章东一声令下,二十八名刽子手起刀落。

二十八个替死鬼人头落地,尸体被扔下刑场,很快被周围的饥民分食一空。

在东方祝的安排下,观音塔前传来震天动地的山呼声。

“大齐皇帝万岁!”

“大齐万岁!”

注:1、《青州府志》卷二零,灾祥

2、《阅微草堂笔记》,清代纪昀编写而成的文言短篇志怪。搜辑各种狐鬼神仙、因果报应、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谈,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。

3、《郓城县志》记载:明正统十三年(1446),河决荥阳,郓城成灾,塔身被淤没二级,现地表以上仅存四级,虽历经风雨,剥蚀亦甚,然其巍峨古朴,仍不失为一方胜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