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2章 大鱼(2/2)
山东当前最大的贸易省份,刘招孙盯着密密麻麻的账目看了会儿,发现最多的贸易项目是矿石和海货。
山东境内矿石种类众多,招远的金矿,临淄的硫磺,芝罘的银矿,今年都有大量涌入辽东、
大明朝廷对这种民间倒卖矿藏并不干涉,只负责收税,明中期以后,江南福建等地,有很多规模极大的私人矿场,这些矿场背后的主人都是当地权贵,朝廷征收的矿税自然是收不起来的。
刘招孙边看边点头,对谢阳勉励道:“好,单是铁矿就花了一万多两银子,明年可以制造更多的燧发枪了!”
刘招孙说罢,又看看海货账目,粗略估计也花了一万多两,不禁诧异道:“购买海货为何花费这么多?朝鲜不是可以给开原优惠价格吗?”
谢阳听了,连忙对平辽侯解释说:
“刘总兵有所不知,开原以商户为主,百姓嗜好海味,每次每年海货消耗巨大,往年都是跟辽南辽西买进,好在路途不远,价格也便宜,今年平辽侯说对辽镇和后金进行封锁,他们也不买货物给我们,所以这些海味都不还买,价格也涨了不少,贸易公司只能从朝鲜和山东拿货。”
刘招孙连连点头,没想开原还有吃鱼的风俗,他平日忙于军队事务,对这些民政细节了解很少,看来以后是要好好补补课了。
“没事,明年就能吞并辽南辽西,以后开原也有自己的港口,自己的渔场·····对了,”
刘招孙忽然想到一事,郑重其事对谢阳道:
“本官想着,以后需要在开原内部成立一个海洋捕鱼队。”
“捕鱼队?”
谢阳呆呆望向平辽侯,神情愕然。
“对,专门出海捕鲸。”
“捕鲸?”
生平从没见过大海的谢司长听了这话,摸了摸自己渐渐地中海的头顶,有点不知所措。
刘招孙首先想到的是照明。
随着商贸的不断发展,整个辽东的城市化将不断加速。
这些冬季昼短夜长的城市以后优质照明燃料的需求必然极其旺盛。
更充足的照亮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准之一。
刘招孙想到了被杀害的那个民政官,想象着他被东厂番子人围在中间。
击打鼻子和眼睛,匕首反复捅刺,直到最后躺在血泊中·····
不知不觉之间,夜幕下的开原城已经变得黑暗阴森、危机四伏。
等灭掉这群刺客后,刘招孙计划将增加开原各个街道路灯数量,将桐油换成鲸鱼油,增加燃烧时间和亮度,然后推广整个辽东。
据刘招孙所知,鲸鱼油与其他燃料相比,亮度高且无异味,照亮效率更高。除了照明,鲸鱼油还是良好的润滑剂。
此外,鲸须和骨骼还可被用来制造各种有用的产品,比如鲸骨可以做成烛台或是胸衣。
实际上,十七世纪,不论是欧洲人还是日本人,都对捕鲸事业有着狂热的追求。
1614年,英国探险家约翰·史密斯(johnsmith)在科德角和长岛附近发现鲸鱼数量多且易接近,他竟将探险放至一边,转而捕杀鲸鱼。
日本就更不用说了,1606年,被誉为日本捕鲸之父的和田赖元主张“兵法捕鲸”,将鲸鱼作为战场上的“敌酋”,通过战术协作捕猎鲸鱼。
刘招孙正要对谢司长解释捕鲸的意义。
卫兵敲门进来说,张队长和乔监军来了,张队长说有急事要见大人。
谢阳立即起身告辞,刘招孙送他出门,回头对卫兵道:
“让他们一起进来。”
过了一会儿,副队长张潮满脸兴奋的走进客厅,后面跟着疲惫不堪的乔一琦。
张潮顾不上乔一琦在场,还没走到近旁,便大声叫道:
“大人!抓住凶徒了!”
刘招孙喜出望外道:
“刚才还说要捕鲸,现在就抓住大鱼了,快说说!”
张潮这才意识到唐突,连忙先请乔一琦坐下,才继续道:
“大人!那杀才知道工坊已经放假,扮成个镇抚兵,潜入仓库,准备放火时,被一个加班钻枪管的女工发现了····”
刘招孙亲自给乔一琦端上茶水,对张潮抚掌大笑:
“好!巾帼不让须眉,女人也能顶半边天,那杀才还活着吗?”
张潮缓了口气,连忙对平辽侯道。
“还活着!为防止打草惊蛇,末将把他关在工坊,派人严密看护。”
刘招孙攥紧拳头,在空中挥舞两下。
“好!传本官命令,让章麻子立即去工坊审讯,尽快审出他的同伙,本官,今天要抓大鱼。”
乐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