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二品小说网 > 历代王朝更迭 >第147章西迁长安乱(1/2)

第147章西迁长安乱(1/2)

自刘秀称帝之后,天下一片混沌,寻常之人,一时之间,自然找不到未来的方向。民间百姓关注的,也只是谁能给予他们衣服、粮食和住所,而不会去关心谁是将军、谁是帝王。真正关注谁做皇帝的,不过是那些王侯将相,王公贵族。他们为求自保,就必须不断地进取。所以至此天下大乱之际,各处纷纷起兵。

即使在更始朝廷内部,无论是小小士人抑或者是王侯将相,都各自暗怀鬼胎,他们从内心深处,都不再拥护刘玄,只是各自的出路,却都有所不同。

眼下,赤眉军一路西进,更始政权的中央政权遭受到赤眉军的沉重打击。眼看大厦将倾,却无一人愿意出来力挽狂澜。并不是他们没有实力,而是他们不愿意再为更始帝刘玄卖命。例如此刻的更始政权内部,张步为求一方诸侯的地位,遂起兵于剧县,李宪为保自己不和刘玄一般衰败,亦占据了庐江,秦丰则盘踞在黎丘四处观望。当然,这之中,尚还有一些原绿林系的将领,为了维持中央政权的稳定,依旧镇守四方,例如朱鲔守卫洛阳,尹尊屯驻郾城,刘赐守备宛城。仅仅洛阳城以及周边的守军,就达到二十万人以上。再加上其余各地的更始军队,兵马总数更是在五六十万左右。如果能够统一起来,再有一位得力的统帅,逐鹿中原之日,他们也未尝不可一问鼎之轻重。可惜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,选择各自为战,最终免不了被敌人各个击破的结局。而反观天下大势,除了刘玄、樊崇、刘秀等人具备争夺天下的实力之外。

边陲之地,亦不乏能人异士、实力强横之人,控制着益州、巴郡、牂牁、广汉、犍为、蜀郡、永昌、越巂等地的“巴蜀之王”公孙述,控弦百万、战将千员。

占据着天水、陇西、北地、上郡、安定、武都、西河七郡之地的隗嚣,居高临下、虎视中原;盘踞在河西敦煌、武威、酒泉、张掖、金城五郡的窦融,兵力强悍、战将勇猛。这些人都是当世一等一的枭雄,不仅具有问鼎天下的野心,亦具备夺取神器的实力。

刘玄此刻正处于诸强环嗣的境地,早在迁都长安之前,就有人对刘玄陈述迁都长安的弊病,其间言道,迁都之弊,可见三点。

一者,迁都长安,粮食供应问题难以解决。特别是脱离了河北、河南等地,天下粮仓从此距离更始政权的首都千里之遥,继而拱手让出其在战略上的主动权,使得更始政权在战略上陷入了极大的被动。

二者,豪宅、美女、花花世界,这些曾经都是刘玄为了鼓舞绿林系将领同意西迁长安的砝码,此刻却成了刘玄灭亡的掘墓人,迁都长安之举,使得以绿林军将领为核心的中坚力量迅速腐化蜕变,日益堕落,丧失了进取心,更始政权很快就沉溺在酒池肉林之中,丧失了夺取天下的决心和勇略。

第三,则使得更始政权在控制中原上,远远不如洛阳方便。虽然此刻洛阳依然在更始政权手中,但是“将在外,君令有所不受”。更始政权的中央权力机构,其控制力甚至难以万全渗透到洛阳各处,更何况是通过洛阳虎踞中原、鲸吞天下呢?

当然,对于迁都,刘玄也有他自己的考虑,司马迁就在《上林赋》一文中这样描绘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各地:“终始灞、浐,出入泾、渭、酆、镐、潦、潏,纡余委蛇,经营其内,荡荡乎八川分流,相背异态。”可见当时关中之地,实在是富庶无比,迁都长安,为更始政权的巩固可以提供强大的助力;与此同时,刘玄也认识到,当时赤眉军太过强大,兵力总数有几百万之多,纵横天下,几乎无人能捋其锋。而反观洛阳四周,一马平川,几乎没有任何险关要隘可守,如果敌人大军攻破洛阳四周屏障,那么洛阳也必将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。只有关中三辅,东有函谷关,西有大散关,南有武关。北有崤关,自古号称为“四塞之国”,故称关中。凭借关中险要关隘,刘玄便可以躲避赤眉流民军的正面攻击。因此,迁都长安不失为一个明智的举动;此外,刘玄一直自诩是刘室正统,自然要和西汉刘氏皇族一般,定都长安,刘玄相信,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军事上的不败地位,同时也能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。

在利与弊的权衡之间,刘玄和更始政权的文武群臣最终选择了从洛阳迁都到长安,只是当时他亦有过疑虑,到底迁与不迁,谁对谁错。也许只有历史本身,才能够给予他最为正确的答案。

更始政权败亡似乎已成不可挽回的事情,而加剧这种败亡的,除了更始政权本身的腐败无能、赤眉军的一路西进之外,还有以邓禹为代表的刘秀汉军的西征。更始三年(公元25年)正月,邓禹率领他所挑选的两万精锐部队以及韩歆为军师,李文、李春、程宪为祭酒,樊崇(与赤眉军领袖同名,却不是同一个人)为骁骑将军,耿欣为赤眉将军,宗歆为车骑将军,冯愔为积弩将军,邓寻为建威将军,左于为军师将军的领兵系统,挥军西进。可以说,为了这一场战役,刘秀可谓是费尽心机,大军果然不负众望,很快就突破太行山天险,进入上党郡境内。此后,大军一路凯歌高奏,经历多长或简单、或艰难的战斗,先后攻陷了上党郡内的箕关以及河东郡的首府安邑,邓禹拿下安邑,不仅彻底平定了河东郡全境,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获,他还得到了一员大将张宗。这张宗不仅骁勇善战,而且精通兵法,正是邓禹西征最为需要的人才,邓禹利用其将才,在战场上奋勇拼杀,加速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进程。不久,整个河东郡都归入邓禹囊中。数月之后,由于赤眉军的任意烧杀抢掠,民心渴盼归附,汉军已经招募了十几万军队,并在衙县与守城的更始政权名将,即中郎将、左辅都尉公乘歙的十几万军队交战中,大获全胜。

面对邓禹的大军,刘玄忧心忡忡,担心不久邓禹大军就会攻破自己苦心在东方构筑的防线,突然出现在长安城外。更让刘玄担心的是,皇朝内部也出现了问题,更始三年(公元25年)六月,王匡、张卬在河东被邓禹率领的西征大军打得大败,率领残部仓皇逃回长安。这一下,算是彻底地惊醒了沉醉在温柔乡中的更始政权的诸位头领,有人甚至建议,在长安城中搜集财物,从赤眉军中杀出一条血路,而后回到南阳,以图东山再起。这些话看似没有什么道理,却说到绿林系诸位将领的心坎上去了,刘玄为此担心,也许不久之后,自己的帝位会在皇朝破灭之前就不保。

王匡、张卬等人在向刘玄进言之时,竟然被其大骂了一场,于是,众人决定铤而走险:发动兵变劫持刘玄,胁迫着他一起归还南阳。不过,仅仅靠绿林系的力量还不足以成事。为了确保政变成功,必须还要联络其他的力量。有人提出:御史大夫隗嚣器略深远,可图大事。这隗嚣本是皇帝刘玄的心腹,官居御史大夫,然而,他却为了保全更始政权,向刘玄进言道:“陛下自从进入长安以来,举措乖张,政务失驭,人心不附。臣以为,陛下不如逊位,归政于国老刘良,如此一来,人心可安,赤眉自去。”刘玄闻言,当即大怒,这还是昔日自己倚为股肱的重臣吗?刘玄考虑到眼下军情紧迫,最终没有杀他,担心中已经生出了嫌隙。隗嚣也深有自知之明,此后一直称病不上朝。

很快,王匡就找上了隗嚣,双方一拍即合。当然,这并不代表隗嚣就会甘心随着王匡等人造反,他只是在寻求一个活命的机会,到他们发动变乱之时,趁乱返回自己的老巢天水。可惜,人算不如天算,刘玄似乎对此有所觉察,紧急征调王匡、陈牧等人出镇新丰,以去抵御赤眉军。刘玄的这一举措,彻底打乱了王匡等人的计划。

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